南学士-我所关注的话题热点,都在这里!

职场食物链:最底端的那个人是谁

没有谁是最弱的,职场更可能是一个循环的环状结构。 

 

职场食物链:最底端的那个人是谁

 

“工作多,没提成,人家休假我加班。房贷没还清,保险自己买。不过好在我不用交停车费,因为我根本买不起车!”这是电影《十万个冷笑话》中一个总监助理的独白。尽管这位助理只是一只“走地鸡”,但这苦恼恐怕和所有处于职场食物链底端的人是一样的。

 

被尊重比被认同更重要

 

小喻大学毕业后就进了一家国企,眼睛圆圆,脸蛋圆圆,加上见人都笑的好脾气,很快得到了公司前辈们的喜爱。因为单身,没什么家庭琐事,她早上早早地来公司,晚上下班也不着急回家,周末值班从来没有半句怨言,因为她觉得“得到别人的认同、受到大家的欢迎很重要”。

 

渐渐地,同事们发现了她的“优点”,开始有意无意地使唤她——“小喻,我儿子感冒了,得带他上医院,周六你替我值班吧!”“小喻,明天上午你早点过来替我做个PPT吧,你大学里肯定特别擅长这个!”“小喻,这次我跟你一组做项目,你把前期的准备资料都找了吧。我下班要和男朋友吃饭,领导明天要。”

 

在经历了最初“学习雷锋好榜样”的自我安慰后,小喻终于受不了了。但当她说出第一个“不”字时,周围的人都异样地看着她:“还以为你是个随和的人呢!”

 

且不论职位高低,职场食物链底端有一类人,叫“老好人”。EAP(企业员工心理援助)心理咨询师谭洪岗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,“好”的定义不见得是“善良”,更多是“软弱”,不敢或者不愿和他人直接发生冲突,逐渐沦为谁都能使唤的“公仆”。

 

“职场中存在大量的平级之间流程接口不太清晰的情况,如果不好意思和别人明确界线,不好意思敦促别人履行该负的责任,那就只能自己不情不愿地背着。”谭洪岗说,“出路一定在自己身上,如果自己都不能为自己挺身而出,别人是指望不上的。”

 

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把握好主线,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。“如果志存高远,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多做一点、多磨练一点,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,也未尝不可;如果已经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,就要出面去维护界线。”谭洪岗提醒,其实有理有据地拒绝并不见得会激化矛盾,无须过于害怕,但要做好的心理准备是,“如果你之前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‘老好人’,在最开始转变时,周围人对你的变化不一定能接受”。

 

一名已经走过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士说:“当我最开始说‘不’的时候,哪怕合情合理,同事都很惊讶,觉得我没有以前可爱。但我觉得,被尊重比被认同更加重要。”

 

管理者要学会放手

 

一位私营企业主很焦虑,焦虑自己找不到合用的人。简而言之,能力不够的人不能用,能力强的人不敢用,交给谁都不放心。于是,上至公司战略规划,下至办公用品发票,他都不得不亲力亲为。相比之下,他的秘书反而挺轻松,反正什么事老板都要亲自决定,他在一旁照办即可。

 

明明是处在职场上层的管理者,却掉到“食物链”底端,怪谁呢?显然别人都没有这个能力,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了那个位置。

 

“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带领一个团队,负责分工协作、流程进度。如果把太多精力花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,大事儿是你的,小事儿还是你的,精力肯定不够。”对此,谭洪岗的建议是,管理者应该学会信任他人,同时信任自己。

 

信任他人,意味着该指导的地方指导,该支持的地方支持,该放手的地方放手。如果团队成员大体是尽职的,有些小瑕疵也无伤大雅,没有必要锱铢必较。信任自己,意味着管理者知道风险在哪儿,也自信能担得起这样的风险。

 

一名女性创业者在开始一个新项目时,因为此前已有斐然成绩,找她谈合作的人很多。在对对方尚未深入了解时,她就一直抱着信任的态度。有人问她底气在哪里,她答:“即便你骗我一次,我也死不了,但我死不了,你就死定了。”这种自信,是对自己的眼光、经验、判断以及能在一定范围内承受颠簸起伏的信任。

 

底层只是阶段性的处境

 

金子是一家公司的最基层员工。从上班第一天起,他的吐槽功力就得到了极大开发,因为他发现,公司里到处都是不公平、不公正、不公开。“值班这个事,本来是大家轮流的,可是呢,高半级的人找借口说家里临时有事,就让我把他的班顶了。”“有个同事,经常和领导意见相左。结果年底评优秀员工,全体人员投票,居然没唱票。后来知道,他的票最多。”“有些下属,会来事儿的,差不多就成了领导的24小时听差,全身心地去巴结,帮领导接送孩子、买菜、周末安排旅游……”

 

金子觉得,自己毫无疑问就处在职场食物链的最底层,“领导说你行,不行也行;领导说你不行,行也不行”。

 

谭洪岗分析,其实对一部分基层员工来说,底层只是阶段性的处境。所有新人,除非是“二代”,都要经历“一步一步往上爬”的过程。很多最后做到高管的人,都有在基层部门的实践经验。“如果准备充分、擅于学习、下的工夫够,就会发展得比较顺利”。

 

而对另一部分本身没有那么大野心的人来说,找到能力和工作的平衡也是一种方式。“有些人可以往上走,但这样工作就会占用更多时间。他们更倾向于认为,工作只是带来稳定收入的途径,宁愿花更多时间在家庭上”。

 

“最难的情况是,既不操心也不甘心,没在工作上下工夫,也不满足现状,这种纠结的状态就比较难受,不如寻求彻底的改变。”谭洪岗说。

 

在北京这个已经开始建七环路的大城市,刘同学上班是一场长途跋涉,从北五环外到东三环,路上单程需要一个半小时。每天赶到那个职员不到10人的小公司,除了应付对电脑桌面图标数量都有要求的挑剔老板,中午还要西装革履去楼下超市排队买盒饭——这是在CBD中唯一能承受的日常午餐。

 

“用一句负能量爆棚的话来说,虽然长得丑,可是我穷啊;虽然挣得少,但干得还不开心啊!”终于,在夏天即将结束时的一列地铁上,刘同学用短信干脆利落地辞了职,反正公司也没给他买保险,连离职手续都省了。

 

“如果你在职场,哪怕看起来处在底端,也不是最糟糕的。底端的感觉无非是你在几十人、几百人的公司小环境里所处的位置。视野放大一点,毕竟很多人想进职场还没进来。就像一个女生说她心情很差,因为觉得‘自己是哈佛大学最差的学生’,但放眼全世界,她一点都不差。”谭洪岗说。

 

谭洪岗最后提醒,称之为“食物链底端”,其实是把职场默认为一个从底层到顶层的金字塔结构,但在现实中并不尽然,“没有谁是最弱的,职场更可能是一个循环的环状结构”。

 

文/蒋肖斌

 

赞 ()
分享到:更多 ()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页底部广告位3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